實際情況是,除了校園招聘外,自身找到的所有工作,都比職位描述上要求的少。
工作1年多的時候,我應聘上了要求3年工作經驗的職位。
工作2年多的時候,我應聘上了要求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位。
我當時的想法是,我才不管呢,你寫你的,我投我的,萬一你看上我了呢。
現在慢慢想明白了這個問題,所有的公司寫職位要求時都傾向于寫多。
站在企業的立場來看,理想狀況當然是希望工作經驗越多越好,恨不得明明只要1年工作經驗的崗位招個10年工作經驗的人來做,因為經驗多意味著熟練。
就像女生找對象,也恨不得越高越好,一米八一米九甚至兩米也不介意。
但為嘛實際招聘時卻不都寫10年工作經驗?
主要有兩種考慮。
第一種是怕寫多了招不到人,第二種是不想給多錢。職位的不同決定是第一種考慮還是第二種考慮。
顯然如果都寫10年工作經驗就做好準備三個月都收不到幾份簡歷,越往上能滿足條件的越少,所以企業不會那么不切實際,寫實際要求的最低工作經驗又不甘心,于是再上浮一點,萬一撞上冤大頭了呢。
所以,
如果要求1-2年年經驗的,其實沒有經驗也可以。
如果要求3年工作經驗的,其實1年也可以。
如果要求5年工作經驗的,其實3年也可以。
我“可以”,是指可以有面試機會,能不能夠成功就還看你有沒有貨。其實很多人雖然有5年工作經驗,但只是把同一件事重復做了5年,而有些人雖然只有3年經驗,但是經歷的事情比較多,是能夠碾壓有5年工作經驗的人的,怎么把你的貨展示出來,而不是像把同一件事重復做了好幾年,才是面試成功的關鍵。
我工作兩年的時候,就想過很多問題,這件事為什么要這樣做,為什么不那樣做,這個流程這么爛,如果是我來做,我應該會怎么去優化。還會反過來想,這個公司這么垃圾,居然還沒倒閉,還活得挺好,到底是什么原因,是不是有它過人之處。當我有這些疑問的時候,我就會去主動了解更多,而不是被動地在這公司混上十年八年被動地去了解。面試的時候,回答問題能充滿這些洞見是很受面試官欣賞的。
另外,一般以5年作為熟練和不熟練的分水嶺。寫1-3年工作經驗的,目的就是要招一個不熟練的人,主要考慮還是這個崗位本來就是初級崗位,幫別人打下手的,給的預算不多,所以薪水也高不到哪里去。寫5年工作經驗的才是給得起錢的崗位,當然也要求你能夠獨當一面。